近日,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赛(以下简称“校赛”)顺利收官。本次赛事由学校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程统筹主办,郑建波老师担任指导老师,从赛程规划到后期评审组织均衔接有序,始终全程投入、细致把控,既为全校学子搭建了数字媒体与科技创意融合的实践舞台,也筛选出优秀作品冲击国家级赛事,最终两支队伍(个人)斩获国赛三等奖。
该竞赛是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的国家级A类赛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竞赛组委会联合主办,以“科技创领未来,创意变革时代”为宗旨。赛事聚焦智能科技与创意设计融合,设“自主命题”“指定命题”两大赛道,采用校赛、赛区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评审机制,2024年赛事吸引全球2500余所高校、近40万名师生参与,是数字媒体领域权威赛事。
校赛评审环节,评委团围绕作品的科技创新性、数字媒体表现力、实际应用价值等核心维度严格考评,确定一、二等奖获奖名单。其中,校赛一等奖共五支团队及个人:周梦瑶、刘瑞达、鲁安祺、谭恬玙团队的《千年技·未来形》;刘瑞达、赵明泽、徐健皓、王旭、长埕纲团队的《AI私人营养生涯平台》;校赛二等奖为鲁安祺的《红色之旅、建筑铸魂》;杨芷瑜的《月坠泥沼》;周梦瑶、萧敏婷团队的《未来科技跨界三重奏》,各作品均展现出扎实的创意与实践能力。

(图为《千年技·未来形》团队成员获奖合影)
喜讯传来,校赛优秀作品在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国家级赛事(以下简称“国赛”)中脱颖而出,两支队伍(个人)成功斩获国赛三等奖,具体作品亮点突出:

(图为《大模型智能翻译小程序》团队成员获奖合影)
陈志达、蒋一黄、周梦瑶、刘瑞达、徐健皓团队的《大模型智能翻译小程序》,以便捷的交互设计搭配精准的翻译能力,适配日常沟通、学术研究等多场景,有效提升翻译效率,实用价值显著。

(图为《非遗三节食韵》个人获奖留影)
周梦瑶个人创作的《非遗三节食韵》,创新性运用生动的传统剪纸技艺呈现,既保留了剪纸艺术的传统韵味,又让非遗饮食文化以更生动易懂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次校赛的成功举办与国赛的优异成绩,既激发了深北莫学子在科技创意领域的探索热情,也彰显了学校人才培养成效,更凝聚着郑老师作为指导老师的心血与付出,他用专业、耐心与责任心,助力每一份创意落地开花。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支持更多像郑老师这样的教师深耕赛事指导与实践教学,为学子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助力更多优秀成果走向更高舞台。